一场演出如何激活一座城? 新模式“解锁”文旅融合新生态
2025年08月07日 11:41:22 来源:德阳日报
近日,2025德阳蓝鲸音乐嘉年华现场,压轴登场的张信哲引发全场万人合唱。来自成都的乐迷周女士在音浪中感慨:“全场氛围特别好!比耳机里听到的声音更有感染力。”
以一场音乐狂欢为代表,演艺经济正悄然改写这座工业城市的文旅基因。主办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这场持续7小时的音乐盛宴,有吴克群、张含韵、张远等群星献唱,共计吸引2.2万名观众,其中超过一半来自德阳以外的地区,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达70%。
当无人机组成“一半山水一半城 欢迎到旌阳”的图案划过夜空时,音乐已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成为德阳探索“跟着演艺游德阳”新模式的生动实践。
人气爆棚的德阳文庙文化周活动现场。 部门供图
演艺经济:
德阳文旅的新引擎
不久前,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通过《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演艺赛事产业发展,大力推广跟着演艺、展会、赛事游德阳”的战略方向。
很快,蓝鲸音乐嘉年华便以惊艳数据作出回应:演出前一周,旌阳区民宿预订量翻倍;6-7月“旌阳”相关搜索量同比激增30%,住宿预订量飙升70%;活动直接拉动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超1亿元。
这场音乐盛宴的成功绝非偶然。活动现场设置的非遗展示区陈列着德阳潮扇、川剧盔帽等传统工艺品,美食市集则汇聚了从烤串到网红芝士棒的各地风味。
“没想到音乐嘉年华还能看到这么精致的非遗,德阳潮扇太美了。”游客张先生在购买扇子时赞叹道。
为保障活动顺利举办,当地投入2100名工作人员、100辆公交车循环摆渡,开放8000个免费停车位。这些精心服务不仅保障了活动顺利进行,更让外地游客感受到德阳的城市温度。此外,“票根经济”效应在此次活动中得到充分验证。一张演出门票,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一整条消费链的繁荣。
四川旌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蓝鲸”是近年来旌阳区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IP,从2023年起,已经先后推出蓝鲸音乐嘉年华、蓝鲸剧目、蓝鲸脱口秀等系列活动,逐步形成蓝鲸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间,通过“一场演出激活一座城”的模式,拉动餐饮、住宿、交通等多领域消费,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
沉浸式演艺:
重塑德阳文化标识
近年来,像蓝鲸音乐嘉年华这样的大型文化活动日渐增多,助力德阳擦亮“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阳”区域文旅品牌,加快建设“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国际旅游城市。
2023首届德阳文庙文化周,以315场古风与电音融合活动,带动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3.5倍,网络曝光超2亿次,火爆“出圈”;2024第二届德阳文庙文化周推出140场活动,从万人升国旗到鱼灯巡游,从六艺互动到国风小剧场,传统文化通过现代演绎焕发新生;2025德阳文庙新春大庙会系列活动,百余项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全方位展示德阳“年味”和“烟火气”。今年“五一”,德阳文庙围绕“三线建设工匠精神文化展、五一主题文艺表演、五四青年音乐节”等内容开展“五一‘燃动消费季’”活动,点燃了市民朋友出游的热情。
室外演出受追捧之外,室内剧场演出同样精彩。作为德阳文旅新地标的德阳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以3部沉浸式大戏重构城市文化叙事:《重逢三星堆》开创了中国元宇宙剧场先河,在1080度旋转剧场中,游客置身于三星堆文化、三线建设、抗震精神等历史场景;《重逢街1988》则通过实景再现1988年东方红三厂家属院的搬迁之夜,唤醒四川百姓的集体记忆;《重逢上元奇幻夜》沉浸式历史文化歌舞秀,以德阳文庙古街为创作源泉,用电影场景重构的手段全方位搭建了文庙街上元灯会的难忘场景。
据悉,自2023年8月德阳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开业以来,累计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节假日上座率达80%,并成为2024年央视龙年戏曲春晚、2024年央视综艺“此生要去的100地方”、2025年央视社区春晚、2025年央视综艺“乐在旅途”的举办、录制场所。
第一届文庙文化周以来,德阳文庙累计开展大型活动8次,举办各类节目、活动700余场次,总客流量超750万人次,特别是元旦跨年夜活动推动德阳成为全国黑马城市第六位,“夜游文庙”已成为游客来德的必去之处。
市艺术宫和市演艺中心是德阳目前最专业的艺术舞台,尤其是市演艺中心近年来接待了众多国内外高规格的演出剧团、剧目。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引领下,市艺术宫举办德阳戏剧季活动,每年为全市观众提供20余场的高端剧场演出。
市艺术宫总经理何正军说,以消费型为主的德阳演艺事业要追溯到2021年的德阳戏剧季。经过5年的发展,德阳戏剧季已经基本成规模成体系,培养演艺经纪人才、演艺经纪公司,孵化本土文艺作品,建立票务系统,整合了国内外的优秀演出团队。每年演出20余场,惠及人群超过10万人次,满足老百姓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实现在家门口就能看见精品剧目,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产业链条:
光环下的短板与挑战
尽管亮点纷呈,但德阳演艺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业内人士在谈及德阳演艺市场现状时表示,德阳演艺市场在全川来说,与绵阳、南充等城市处于第二梯队。德阳发展演艺市场既有基础条件,也有品牌活动支撑,老百姓看演艺的意愿也比较强烈,但整个演艺市场还处于激励期。
业内人士分析说,有的演艺项目虽取得成功,但品牌培育任重道远,要实现演艺产业的常态化运营,仍需解决资金来源、人才储备、市场推广等系统性难题。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文化标识的模糊性。
目前来看,德阳优质演艺资源相对短缺,高端演出团队和原创剧目引入难度较大,导致市场供给在多样性和品质上还有提升空间。例如,一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演艺项目在德阳落地较少,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需求。另一方面,部分中小型演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演出内容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弱。
市文旅局市场管理科科长严冰说,2025年1-6月,我市共举办营业性演出1684场,但均为千人以下小型演出,消费群体以本地居民为主,整体影响力有限,对周边经济拉动作用不足。德阳演艺市场总体品牌影响力不足,缺乏具有城市文化标识度的品牌活动。大型商业化文艺演出数量远低于成都、绵阳等周边城市。市场生态不健全,呈现“活动少—关注低—收益差”的恶性循环,文化消费活力不足,社会资本进入意愿低。主体培育滞后,专业演艺策划运营机构缺乏,外部优质资源引进机制不完善,难以形成常态化市场供给。这些都需要积极应对。
破局之道:
“演艺+”拓宽文旅融合赛道
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战略方向,激励了不少从业者,让大家看到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德阳文旅大健康集团有关负责人说,德阳演艺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演艺市场除了主城区外,还可以辐射到各区(市、县)。德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三国文化、古蜀文化、德孝文化、三线建设文化等,为演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比如依托三星堆文化打造的相关演艺项目,就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随着成德眉资同城化战略的推进,德阳与成都等周边城市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能够吸引更多的外来观众,为演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响应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号召,在推动‘跟着演艺游德阳’方面,下半年我们的重头戏就是做好德阳戏剧季的工作。”何正军说,今年的德阳戏剧季将有许多大剧,比如目前正在与俄罗斯的芭蕾舞团洽谈,以及与好的音乐会项目方洽谈。此外,今年市演艺中心作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剧场之一,将会带来更多近两年全国专业院团创作的精品剧,让老百姓饱尝文艺大餐。目前,中心正在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面对机遇与挑战,德阳需要推进文旅产业全业态融合发展,构建更完善的演艺产业生态。为适应新的文旅融合发展形势,我市深入调查研究当前德阳文旅发展现状,充分吸纳各类市场主体需求,起草形成新的支持政策,共41条,呈现出文旅领域“全链条支持、全要素保障”的架构。
市文旅局艺术和非遗科科长蒋愚说,下半年将加大项目引进计划,继续以问题为导向,支持从人才引育、品牌塑造、市场培育等方面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推动艺术创作、艺术活动从“量少质弱”向“高原攀高峰”跨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在政策上可以尝试通过消费券的形式激发老百姓的参与热情,培养大家的文艺消费意识;组织本土演艺企业、从业者走出去学习;重视品牌包装、运作等,通过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城市影响力。
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还提出,推动文旅科技融合创新,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技术、最新成果在文化和旅游场景广泛应用,升级“智游德阳”平台功能。业内人士建议,这些技术可率先应用于演艺领域,比如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开发“三星堆元宇宙”延伸体验;为工业旅游设计AR导览剧;打造德阳文旅数字人主播推广演艺活动,通过科技手段突破时空限制,延伸演艺产业链条。
随着蓝鲸音乐嘉年华、文庙文化活动周、德阳戏剧季等活动的效应显现,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加码”,德阳的演艺市场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蓬勃的演艺经济也将持续激活文旅新生态。(德阳传媒记者 张伟)
编辑:张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