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德阳  >  区县新闻  >  旌阳区

德阳市旌阳区: 多维创新打造“一地一品”老党员工作室新样板

2025年03月31日 17:44:5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近期,旌阳区老干部服务中心聚焦多维创新,打造“一地一品”老党员工作室新样板。

品牌矩阵彰显地域特色

聚焦“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关心下一代”三大领域,建立“1+1+N”(1个老党员工作室,1支志愿服务队伍,N名志愿者)工作模式,打造差异化,形成特色的品牌矩阵。

(一)基层治理创新带:充分利用现有的“五老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队伍,围绕节庆节点推出“多元化”活动,通过“六项措施”(一播撒爱心谱乐章;二义务巡逻保平安;三关注健康大宣传;四文化服务两头抓;五抓实做好“四救助”;六深入开展“四送”。),发挥特长,提供百姓急需又有针对性的服务,引导更多居民参与进来,让服务“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二)乡村振兴服务带:旌阳区积极组织老同志老党员发挥独特优势,通过集中调研、科技讲座进村、走进田间开展技术指导和专业咨询,把农业科技服务送到千家万户。近年来邀请已退休的高级农艺师、农业专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种植户讲解蔬菜、水果种植技术,惠及群众400余人。同时,老干部还发挥政治优势,以“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等为契机广泛宣传讲解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政策12场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提升认识、坚定支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为推动旌阳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银龄育苗关爱带:实施“银龄送教育新苗 多彩课程润童心”课后延时服务公益课程,主动适应学校要求,充分协调“五老”资源、社会资源,特别邀请到具有专业知识的企事业单位参与课程设计,积极推行“主题教育+文化传承+实践探索”模式,为学生开展阅读、非遗体验、安全教育、课后作业指导等课后延时服务,听讲学生达600余人。同时针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等青少年,“五老”成员与他们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并联动社会资源倡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组织开展系列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及社会实践活动。我区“五老”李义阳、张美华等老党员资助困难大学生长达20余载,在他们的倡导下,更多的人积极投身到关心关爱未成年人,进一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机制创新强化示范引领

(一)建立三激励制度体系。为了进一步发挥老党员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旌阳区从实际出发,坚持政治激励、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1+1+1模式”,对表现突出的老党员,在党内表彰、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邀请优秀老党员代表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增强老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对老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成绩突出的个人或集体借助社会媒体宣传,同时为老党员工作室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保障工作室正常运转和老党员的基本权益。

(二)构建“银发人才”资源库。典型培育制树立了榜样,激发了老党员们的积极性。组织老干部讲述老故事,邀请陈荣、褚凤亭等5名抗战老兵口述历史,录制“话传统、忆初心、奋进新时代”电视访谈节目。疫情防控期间,区农业农村局离休干部李耀廷捐款10万元,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生动诠释了老干部的政治担当。这些典型人物成为了广大老党员学习的榜样,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了更多的老党员投身到工作室的工作中。

(三)创新构建“三级联动”工作体系。以街道统筹、社区带动、支部组织的协同机制,根据老同志的身体条件、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等因素,建立理论宣讲团、农业技术讲解、关心下一代等“银发人才库”。充分发挥老党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引导老党员在法律咨询、医疗服务、文化传播、科技指导与咨询、传统教育、青少年帮教、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参与社区治理,引导老同志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累计开展技术指导、文化传播、矛盾调解、青少年帮教等志愿服务300余次,直接服务群众超1000人次。(供稿:旌阳区老干部服务中心)

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