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名队员,累计行程3万余公里,惠及阿坝、若尔盖等地4万余名农牧民……10年来,以原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范天勇同志命名的“范天勇援藏医疗队”的一批又一批医疗队员,奔赴雪域高原,积极开展技术帮扶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当地医疗救治能力,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好门巴”。
2014年7月17日,范天勇同志率医疗专家组在赴若尔盖开展医疗对口支援途中因公殉职。为弘扬范天勇的仁医精神和无私无畏的高尚品德,当年,德阳市组建“范天勇援藏医疗队”,定期前往阿坝县、若尔盖县开展医疗帮扶活动。
![]() |
援藏医疗队阿坝县小分队开展白内障手术术后检查。 受访者供图 |
去年9月中旬的一天,阿坝县各莫镇像过节一样热闹,这座海拔3400多米的高原小镇上,挤满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村民。原来,“范天勇援藏医疗队”阿坝分队正在镇上开展巡诊活动。
得知医疗队要来的消息,藏族大姐卓玛带着有多年高血压病的阿爸早早地就来了。他们找医生测了血压,调整了降压药。“平时我们买点药都要走很远,你们今天来了,真是太方便了。”卓玛高兴地说。
“阿妈,你血压有点高,暂时不用吃降压药,但一定要注意家里做菜少放油盐。”医疗队队员们从日常生活开始拉家常,农牧民们也打开了话匣子,乐于和医生们交流。“减油减糖减盐,到底什么样的量才算少?”“刷牙的次数、时间、方法以及需要注意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医疗队队员们用生动通俗的讲解示范,刷新了当地群众对健康的认知,提升了他们的健康素养。
10年来,“范天勇援藏医疗队”分赴阿坝县和若尔盖县开展巡回医疗活动,累计行程3万余公里,4万余名群众受益,捐赠医疗设备仪器累计价值100余万元,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好门巴”“安吉拉”“活菩萨”。
10年来,“范天勇援藏医疗队”以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为立足点,以新项目、新技术为着力点,以多学科专家团队为支撑点,以当地常见病、多发病(如大骨节病等)为抓手,与阿坝县、若尔盖县等受援地区全面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签订帮扶协议。德阳市人民医院全面托管若尔盖县人民医院,真正实现优质管理和医疗资源下沉,常年派驻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先后派驻人员共计30余人,切实提升了若尔盖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为当地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范天勇援藏医疗队”专家采取“师父带徒弟”“团队带团队”方式,在当地医院建立跟学评估机制,指导他们开展新技术,开设专科门诊,将技术、管理资源持续输出。常年派驻专家现场指导救治,既能够满足本地诊疗需求,又能够让当地医院医务人员学到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以专家线上指导的方式弥补了派驻专家学科覆盖不全的现实问题。同时,通过接收人员来德阳进修等形式,切实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
10年来,“范天勇援藏医疗队”在阿坝、若尔盖现场教学400余次,线上答疑500余次,查房、点评指导1500余人次。累计免费接收阿坝县和若尔盖县60余名卫生技术人员到德阳市进修学习,学员返院后能独立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妇科腹腔镜手术等18项新技术、新项目,既填补了派驻人员学科空白,也解决了部分当地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困境,成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德阳传媒记者 张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