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小项目” 撬动乡村振兴“大潜能”

2023-05-17 08:35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以工代赈“小项目” 撬动乡村振兴“大潜能”(图1)

村民们正齐心协力修建沟渠。

5月16日,在绵竹市什地镇双瓦村的田坎边,当地20多位村民正齐心协力修建沟渠,开沟、挖渠、码砖,大伙儿干得热火朝天。这是今年绵竹第一个以工代赈项目,不仅为该村修建村道、沟渠,还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挣到了工钱。

据悉,什地镇双瓦村2021年被省上列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该村主要种植钢葱和反季节蔬菜。为了帮助该村发展,2021年8月,绵竹市发改局工作人员杜强被绵竹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双瓦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到村履职后,通过与村‘两委’、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座谈了解现实需求,多次深入群众走访收集意见建议,发现村民们发展的意愿很强烈,但该村田间道路和沟渠基础设施太差,影响产业发展。” 杜强说,由于他在发改部门工作,了解到2022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工作方案》,于是以此为切入点,积极与村、镇及绵竹市发改局沟通对接,找准项目施工点,制定《绵竹市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什地镇双瓦村)实施方案》,去年通过省发改委遴选,争取到了双瓦村以工代赈项目。

双瓦村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390万元,整体改建生产道路4.2公里,新建灌溉沟渠2.4公里,将惠及双瓦村2个组330余户、700余人。项目采用“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模式建设。

今年3月,双瓦村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正式开工,当地村民非常积极地投工投劳。“为了促进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我们把用工年龄放宽到70岁,并把脱贫户也纳入其中,再根据年龄、劳动力进行分工。”杜强称,目前7条沟渠已经完成,还有2条沟渠正在建设,道路改建等到农忙后就开建。

据了解,“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通过争取中央财政衔接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帮助低收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村上根据工种的不同,付予相应的报酬,每人每天最低都是160元,最多的已经挣了6000多元,整个项目吸纳近百名村民务工,预计发放劳务报酬95.5万元。”杜强称,此次以工代赈项目改建的道路全是田间生产道路,以前都是土路并且窄,蔬菜采摘后车辆开不进来,运上车也很麻烦。再加上原来的沟渠深度和宽度不够,一到枯水期村民就犯愁。“项目开工后,大家都在抢抓工期,预计今年7月全面完工,将有利于提高该村土地流转率,助力当地发展产业。”

“这个是村民自建项目,大家很齐心、很负责,质量更加有保障,钱也挣了,家也照顾了,这都得感谢以工代赈的好政策。”双瓦村村民李茂全高兴地说。

(文/图 德阳日报记者 陈晓霞) 

原标题:以工代赈“小项目” 撬动乡村振兴“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