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衔接资金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 有效助农增收

2022年10月11日 08:17:05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肖伟

四川新闻网消息 德阳市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在该市衔接资金项目中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助力防止规模性返贫,持续扩大赈济成效。

“每天工地上60、70个人在务工,最多100多人在这儿吃饭,我每天煮饭80元工资,在工地上煮饭还有收入离家也近,比在家闲起好多了,想不到家庭妇女还可以真这么多工资!”在工地负责煮饭的张大娘非常兴奋的说。中江县回龙镇沿河村今年采取村民自建的方式,使用资金530万元新建村社道路、沟渠和整治塘堰,该项目带动本村村民参与务工群众100余人,其中脱贫户20余户50余人,根据各自劳动能力“按人定筹”分类确定工价,整个项目预计发放劳动报酬120万元,人均增收1.2万元以上。

整个项目由村民负责建设,大家在施工的过程中将工程当作自家的建设一样用心、用力,能用好材料不用差材料,能达质量“上限”绝不满足质量“下限”,整个施工过程中,人人都是质量监督员,确保了工程的优质。在最大程度节省资金的前提下,发挥资金的效益,增加工程实物量。通过村两委组织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与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无形中树立了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拉近了党员干部同群众的联系,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022年市乡村振兴局紧盯重点人群谋划项目,加强和市发改委工作沟通,使用衔接资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对全市各区(市、县)、镇乡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把此项工作纳入今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调研督导。

今年以来,德阳市乡村振兴局在衔接资金项目中安排了32个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探索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涉及各级衔接资金6336万元,预计发放酬劳898万元惠及920名群众。

中江县是德阳市版图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区,脱贫人口占德阳市的56.87%,防返贫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缩减与其他区(市、县)群众收入差距,中江县作为今年度以工代赈方式推广县,在助力群众增收上取得的较好效果。中江县采取以工代赈的项目23个,使用衔接资金4191万元,预计发放酬劳426万元惠及群众554人,切实带动群众就近就地参与施工建设,既发挥了“赈”的作用又增加群众收入,效果明显。

在制度保障环节。出台了《中江县衔接资金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以工代赈村民自建实施细则》《中江县以工代赈项目以及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劳务报酬标准》《在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考核办法》等制度,从项目立项确定、设计测绘、务工组织、劳务薪酬、过程监管和竣工验收全流程细化规范。

在搭建劳动平台环节。以村为单位,成立村级集体经济领导下的劳务股份合作社,组建工作组逐户登记建立村级在家劳动力信息台账和就业意愿台账,搭建村级劳务合作平台,推动闲置劳动力整合。依托平台,劳动力与项目精准对接融合,减少项目筹备时间,降低管理用工成本,同时劳务股份合作社平台的调节为劳动者提供更贴身的工作岗位,保障就业人员权益,并实现集体经济增收。

在业务指导环节。抓实培训学习交流,组织召开推广以工代赈方式联席会议暨工作培训会,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今年以来,举办以工代赈工作交流会12场。 

在工作监督环节。在项目实施环节,县级以工代赈项目负责人、项目乡镇分管责任人坚持定期到项目现场核查项目、项目村村民委员会、项目理事会、项目监事会三位一体对项目建设现场适时监督。

在劳务报酬环节。发改会同相关部门对务工人员名册真实性进行审查和不定期抽查,同时关注劳务报酬发放公示,不定期采取电话抽查、走访、查阅银行流水记录等形式进行抽查,确保劳务报酬及时足额发放。

(供稿:德阳市乡村振兴局 魏骁)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