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什邡:护航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 |
四川新闻网消息(林玲 李敏 记者 周鸿)“您看,我这鱼苗6月份放养的,现在都长得巴掌大了,再等一个月上市就肥美得很啦,现在好几家餐馆都在提前订货咯。看来,来年还得多养一些…..”正在忙着查看稻鱼生长情况的什邡市南泉镇村民黄帮成和到村里蹲点监督的镇纪委监委干部杨露开心的聊着,他憨厚朴实的脸上洒满了对稻鱼丰收的期许。
发展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如今2021年度首批稻鱼已经流入什邡、成都等地“好吃嘴”的餐桌,成为什邡本地一张产业新名片,也成为南泉镇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柱。而眼前这种家家户户、老老少少欢欢喜喜的场景,得益于该镇实施的乡村振兴项目。
近年来,南泉镇深入探索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新思路,按照该镇“一园三区”中建立生态泉水立体种养示范区的定位,依托特有泉水资源,采取“村集体经济+农户+公司”的形式,将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环保攻坚紧密结合,建成稻鱼共作项目,创新思路发展稻鱼养殖产业,走出一条特色助兴产业及环境治理新路子。目前,该镇稻鱼养殖面积1300余亩,预计能产26万斤左右稻鱼、182万斤左右水稻,年产值共计约478.4万元,带领203户村民走上致富路,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确保特色产业发展和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我们积极做好群众拆迁补偿工作,在确保项目推进依法依归的同时,督促指导公司及时兑付土地租金和拆迁补偿款,积极会同农业服务中心、经发办等部门,定期对稻鱼养殖进行走访督查,特别针对管理人员上岗资格、养殖池消杀等内容进行督查,严把质量监控关。”南泉镇纪委书记廖方静介绍到。此外,南泉镇纪委严把监督审核关,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2021年切实为6个村(社区)养殖户解决了短板问题,同时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土壤、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旺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潮头。什邡市纪委监委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目标,一方面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派”的权威、“驻”的优势,督促财政、农业、环保等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加大产业奖补力度,完善水利、道路、电力等产业基础设施,保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等方式,充分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市纪委监委主动出击,围绕稻鱼共作等助兴产业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等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动态监管,为项目规范、安全、高效运行提供纪律保障,确保产业顺利、农民增收。
下一步,什邡市纪委监委将继续与相关职能部门和镇(街道)建立常态化沟通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上下联动和横向联动效果,实现信息共享、监督前置、同向发力,全程做好监督工作,主动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为我市特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