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防控“一刀切” 下好“三个方面”功夫
近日,人民网三评“一刀切”现象,对部分地区春节疫情防控工作“一禁了之”“一封了之”“一停了之”的现象进行批评,评论称,这表面上看起来“有魄力”“力度大”“动真格”“硬碰硬”,实际上是“拍脑门决策”“一锤子决定”“不担当”“假作为”,与“有序平稳推进各项工作”相差甚远,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背道而驰,真正需要一刀切的,恰恰是“一刀切”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杜绝防控“一刀切”,要下好“绣花”功夫。“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本就是千头万绪,若是再搞“一刀切”,层层加码,无端消耗基层干部的精力,浪费人力物力,那么疫情防控作战计划反了向、作战姿态走了形、作战作风变了样。新形势下的疫情防控还需下好“绣花”功夫,科学、有效、合理的发挥好“网格员”的作用,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工作做得细而再细、实而再实、久久为功,做到宣传不漏一人;排查不漏一人;防控不染一人。
杜绝防控“一刀切”,要下好“担当”功夫。大事难事看担当,疫情防控更是干部责任担当的试金石。防控工作“一刀切”是对上级政策不加思考、没吃透精神、不切合实际、盲目决策的“套路作为”。要下好“担当”功夫,“扣脑壳”想办法,制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的“土政策”,让上级政策与基层实际有机融合,莫要野蛮生长“野蛮”政策,切实为基层“解绑”,为群众着想,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杜绝防控“一刀切”,要下好“为民”功夫。“一刀切”是未下基层、未听群众声、未思群众想、未解群众困的简单化思维、粗暴化方法、强硬式手段。春节和疫情防控相碰撞,更应满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进一步畅通基层干部和群众反馈渠道,理解基层不易、聆听基层声音,多角度思考、多方位衡量出台人性化政策,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让群众在“特殊年”里感受“特殊年味”。 (樊灵灵)
![]()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