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 开设扶贫馆……德阳多措施帮助贫困户增收
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周鸿 摄影报道)直播带货、“以购代扶”、开设消费扶贫生活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今年德阳采取多种形式销售农副产品,以帮助贫困户在今年特殊的情况下能够持续增收。
![]() |
罗江区白马关镇万佛村 |
驻村第一书记、商务局副局长都是带货主播
“今年春节期间要不是有村干部帮我想办法,这兔子还真是没办法卖出去。”罗江区白马关镇万佛村村民杨廷军是一名残疾人,也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作为一名养兔能手,杨廷军在村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养兔规模达到了数千只。一般说来,春节前后是兔子最好销售的时节,然而今年却遇到上了新冠疫情。
疫情期间,德阳的活禽市场全部关闭。此时的杨廷军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兔子卖不出去,如果再长大一些,就卖不起价钱了。”杨廷军回忆说,而且饲养一天还要花掉500元的成本。
杨廷军的难题被罗江区住建局派驻万佛村的第一书记谢宏伟看到了。而且谢宏伟还发现,受此困扰的贫困户不止杨廷军一人。如今正是直播带货的热火期,于是这位第一书记也便开始尝试这种新鲜的销售方式。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爱心企业、事业单位、公职人员、朋友圈的好友,都成了顾客,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在线上打开了销路。“后来,我和杨廷军的聊天记录,最多的就是红包转账。”
记者从德阳市扶贫开发局了解到,疫情影响下,很多人都加入到直播带货的行列,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这里面不仅有驻村第一书记、镇长、村民,还有德阳市商务局一位副局长,也站到了直播镜头前。而且,有些直播,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还延续了下来。
除了做好直播带货的扶贫方式,罗江区还进一步深化“以购代扶”。12月10日,罗江区扶贫局副局长王婷向记者展示了她加入的一个微信群,群成员都是全区各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一对一帮扶责任人等。
“在这个群里看到农副产品滞销的消息后,一些有食堂的单位,家里有需要的人,就会联系采购。”王婷说,罗江区这种常态化的“以购代扶”形式,既满足单位和个人自身所需,又帮助贫困户解决销售难题,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 |
德阳藏彝春天生活馆 |
开设扶贫馆 农产品在这里展示销售
不用到凉山、阿坝,在德阳也能买到从这些地方出产的农副产品,这就是德阳消费扶贫生活馆和德阳藏彝春天生活馆。
今年6月,全省首家市级消费扶贫生活馆在德阳开门营业。德阳全市带有“四川扶贫”公益标识的农副产品均可在这里展示销售,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可以通过合作社、公司渠道,进入消费扶贫生活馆。“相对市面上,这里的产品打9折。这样既解决农户的销售难题,也让利市民,吸引更多人通过消费参与到扶贫中。”馆长李春花说。
值得一提的是,德阳市除完成自身脱贫攻坚任务外,还对口帮扶阿坝州和凉山州。位于旌阳区的德阳藏彝春天生活馆,让阿坝州牦牛肉干、会理丑苹果等特色产品,直接与德阳市民见面。藏彝春天生活馆也成为全省“造血”式帮扶典范,被国务院扶贫办收录为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 |
德阳消费扶贫生活馆 |
在疫情影响下,德阳市探索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模式,打出“线上销售+线下体验+团购促销+网红爆品展销+扶贫直播带货”组合拳,帮助贫困群众增收2357.64万元。
德阳市扶贫开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德阳市迅速出台了产业奖补、就业激励、强化兜底等12条措施。“今年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为8799元,同比增长9.2%。一系列有效措施,把损失补了回来、把进度抢了回来。”
![]()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