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党建+众筹” 小山村开启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
四川新闻网消息(张世浩 张晓玲)近年来,什邡市蓥华镇石门村积极探索推行“党建+众筹”乡村基层治理模式,不仅将深山美景引出“深闺”,还打造了“猕猴桃”“山竹笋”等特色产业园,走出了干群同心、和谐发展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 |
以“党建”为引领
山区发展有了新方向
蓥华镇石门村距什邡城区40公里,属省级风景名胜区蓥华山前山区,森林覆盖面积达90%以上,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乡村治理与旅游资源相融合,发动群众改变发展局面,成为该村党组织面临的首要课题。
人心齐,泰山移。党组织要想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首先就得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今年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根据防控需要,石门村里的老百姓都被要求居家不外出。为了保障村民的正常生活,当地村干部变身成为跑腿小哥,每天义务帮大伙采购瓜果蔬菜及生活所需品,并提供心理疏导。正是这些点滴的小事,让村干部真正成为了村民的“贴心人”。
石门村村干部王国峰告诉四川新闻网,石门村“两委”坚持联系群众家中年初必访、每季度必访、有困难必访、有重病必访、有红白喜事必访等“五必访”,宣讲政策、提供便民信息、上门解决群众“揪心事”难事 ,不但提升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认可度、信任度,同时也增强了党员干部服务好群众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石门村党员干部累计入户走访群众321人次,接听群众电话265个,解答疑问56个,有效化解矛盾纠纷14件。“通过主动走访群众、主动对接社会资源、主动关心困难群体、主动调解矛盾纠纷、主动向党组织反馈情况,也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王国峰表示。
![]() |
“众筹”带“活”集体经济
村民致富增收有盼头
村里产业要发展,必须要依靠群众。近两年,由村干部带头,发动村民成立的“石门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以“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主线,宣传发动全村254名村民“众筹”2300多万元,打造了神瀑沟风景区,用“村集体联合社”带“活”农村集体经济。目前,神瀑沟累积投资3500余万元,带动集体经济收入40余万元。
通过众筹,村民摇身一变成了“股东”。不少村民还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现如今,石门村“神瀑沟风景区产业园”“竹笋扶贫产业园”“猕猴桃产业园”三大特色产业线条越来越明晰,已经实现年产值近1000万元。今年,村里还启动了山野菜加工展览销售点建设,用于集中加工销售农副产品,预计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5万元,同时为全村村民增加务工收入约30万元。通过各种产业的不断发展,今年预计人均分红两万余元。
看到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石门村还“趁热打铁”,建立起了集体收益“4321”分配机制:提取村集体公司或专合社年纯收入的40%用于全体股民按股分红,30%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即改善水、电、路等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20%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投向有发展潜力的产业;10%用于扶危助残济困。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每年用于慰问困难群众金额均在10万元以上,让广大村民充分享受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众筹”模式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村里的建设也越来越好。石门村还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方式,广泛讨论形成了符合本村实际的“五主动”“四严禁”等村规、民约。组建了党员、巾帼、旅游等3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植树造林、地灾防汛、森林防火、环卫保洁等志愿服务。近年来,石门村还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四川省绿化示范村”“德阳市卫生村”“村民自治模范村”。
![]()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