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建设清廉村居,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03月16日 08:12:55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王飞


四川新闻网消息(陈定峰)“黑白分明隔一线,廉腐相克差一念。”在中江县永太镇石狮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廉政广场上,两句令人深思的警句印在石台上,吸引着人们驻足观看;在广场四周,蕴含为民服务精神的演艺台,一排彰显廉洁文化的宣传牌,明晰的村务、财务、党务在专栏中向群众公开……

近年来,中江县纪委监委以“清廉村居”建设为抓手,着眼于“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建设,着力于基层治理体系更完善、基层政治生态更健康,营造良好的党风、政风、村风、民风,促进乡村振兴。


强化组织领导促责任落实

“我们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每月将其纳入支部会议重要议事内容,并着力在“五个一”上下功夫,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强化廉政意识、责任意识。”石狮村党支部书记郭福兵介绍道。

郭书记提到的“五个一”,便是制作“一本书”,制定《石狮村村两委制度汇编》,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让服务群众机制有章可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建好“一阵地”,建立村党群服务中心,完善党风廉政工作室,将党的廉政教育规章制度、重大会议精神、工作流程、工作安排等公示上墙,形成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落实“一帮扶”,县财政局与石狮村“结对子”,开展支部共建,在党组织建设、村级财务管理、民生改善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开展“一践诺”,开展村党支部和党员承诺践诺行动,年初村党支部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在支部建设、廉洁从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作出承诺,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履行职责。接受“一考核”,年底针对承诺践诺情况,村党支部书记向镇党委述职,村两委向党员、村民代表述职,接受镇党委政府考核和村民测评。

“通过‘清廉村居’建设,我们石狮村的变化非常大,不仅房前屋后干干干净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清廉文化也非常丰富,洁、勤、孝等廉洁元素在巷道间、墙壁上、马路边都看得到,清廉氛围是越来越好了。”石狮村原村支部书记钟万胜笑呵呵道。


厚植清廉元素促风气向上

廉政广场的廉政规章制度、廉政名言警句等引人深思,提醒着村干部廉洁自律;村规民约树立在石狮村的醒目位置,让村民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廉政图画绘制在农家的文化墙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让群众耳濡目染;廉政标语树立在道路两旁,黄家祠堂大门前“廉孝和善,睦友相助”的家风家训等,形成以村委会为基地的村清廉文化中心,真正推动廉政文化深入人心、浸润心田。

“塑造典型也是我们打造‘清廉村居’的一项措施,目前已通过各社推荐,评定‘孝老爱亲’‘和睦之家’‘诚实守信’‘创业兴家”等共15名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石狮村第一书记刘恩树在介绍家风家训时介绍道。


推进阳光村务促公开公正

“村里面的大小事情都会通知我们,重要的事情还要会前征求我们的意见,平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微信群、村广播了解村上的事情,村上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我们都一清二楚。”石狮村4社村民阳运国一边铲混凝土一边说道。

石狮村将党务、村务、财务、村干部工作职责、“三资”管理、低保五保、惠民政策等,通过在村务栏、广播、QQ群、微信群、明白一张纸、入户宣讲、开坝坝会等多种方式进行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村级办事程序、依据、结果等公开透明。

“石狮村还建立民情恳谈制度,设立群众来访接待室,设置意见征求箱、群众服务热线电话,在每个社聘请1名清廉观察员,广泛听取收集群众意见,让村级党务、村务管理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同时还将风险矛盾化解在基层,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认可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永太镇纪委书记吕琳介绍道。


致力产业发展促乡镇振兴

石狮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以“清廉村居”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村务管理,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努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石狮村先后被评为全省“四好村”、德阳市文明村镇、中江“宜居乡村·精品村”。

“我们在2017年创建了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了德阳市首家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石狮同心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推行“合作社+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引进四川谨信科技农业公司等企业发展特色农业羊肚菌、西瓜、蔬菜等1200余亩,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356元。”郭福兵如数家珍地介绍道。

“我们的村干部清正廉洁,一心为民,为我们老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带领我们挣到了钱,村子也越来越漂亮了,现在很多在外面打工的人都想回来重新修老房子了。”二社村民谢兴多正打理着新修的小洋楼,很是满意地说道。

“石狮村的村民能够顺利实现增收致富,除了集体增收、村民分红等红利外,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干部清廉、组织有力,突显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从而将清廉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4号-3